1. 首页 > 国内资讯

专业赋能茶乡振兴 多元课程播撒文化种子——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实践队支教活动纪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的叮嘱,推动专业实践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7月8日,该院赴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队的14名队员在当地青少年成长中心开展第五天支教。其中,2名茶学专业学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茶为媒开设特色课程,其他队员同步开展多元课堂,以“专业融合+文化浸润”模式,为乡村青少年搭建立体成长课堂,用专业实践书写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篇章。

                                        图为实践队与带队老师及当地负责人合照。吴一虹 供图

                                                            茶韵领航,传统文化扎根乡土课堂

清晨的阳光洒满教室,实践队队员开启别开生面的“茶韵课堂”,2名茶学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分别在美术手工课与茶艺课上,带领当地青少年开启妙趣横生的茶之探索,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茶文化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落地生根。

美术手工课上,茶学专业队员以“茶乡记忆”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将日常所见的茶器、茶田转化为绘画素材。“这壶春茶里,藏着爷爷炒茶的汗水,也藏着妈妈待客的热情”,队员的话语让孩子们对“一壶春茶”的创作有了更深理解。手把手的指导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茶壶的雅致、茶叶的舒展,每一笔都饱含对家乡茶文化的质朴热爱。专业知识在艺术转化中变得可知可感。

                图为茶学专业队员指导青少年绘制“一壶春茶”,以艺术传递茶乡文化记忆。吴一虹 供图

茶艺课上,队员化身 “茶文化使者”,为孩子们演示盖碗茶艺的规范流程。从盖碗持握、水温控制,到茶叶投放比例、冲泡手法技巧,队员讲解细致,逐步演示“温杯洁具、投茶置量、高冲低斟”等流程,将“礼敬自然、谦和待人”的茶道精神融入动作细节。队员边示范边讲解,孩子们挺直腰背模仿的模样,正是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的生动写照。这种“专业理论+实践演示+互动体验”的教学模式,让深奥的茶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让文化传承有了鲜活的实践载体。

                      图为茶学专业队员规范演示盖碗茶艺,专业动作诠释中华茶道精髓。王晶 供图

                                                             多元赋能,乡土课堂涌动别样活力

在实践中,队员们以扎实行动诠释担当:他们深入乡村课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教学内容,在与当地师生的互动中打磨课程细节;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基层需求,把调研数据转化为服务方案;在跨专业协作里,打破学科壁垒,让创意构想落地为切实有效的帮扶举措。每一次课堂互动、每一份调研报告、每一项合作成果,都是多专业融合力量在实践中的鲜活展现,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青春担当在基层大地留下深刻印记。

五天里,实践队累计开展各类课程20课时,覆盖当地青少年150余人次。“每个专业都有独特价值,我们在协作中读懂了‘专业服务社会’的深层意义。”实践队队长曾亦朵的话道出队员们的共同感悟。这种“多专业协同发力”的实践模式,既是安溪茶学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学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的具体行动——各专业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青春聚力,校地协同绘就振兴图景

“让茶文化在乡村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是我们专业实践的重要目标。”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黄成茂表示,学院始终将服务地方文化振兴作为办学使命,此次支教活动是校地协同推进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支教活动进入第五天,队员们始终热情投入,这是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队员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既丰富了农村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也为中华优秀茶文化传承创新注入了青春活力。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征程中贡献智慧与力量,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通讯员 宋晓瑶、卢晓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38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