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为助力乡村振兴,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山东农业大学“新禾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与指导老师一同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时庄街道霍家村和前时村进行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和农业种植交流。
在曲阜市时庄街道前时村家庭农场,村委书记李连富介绍了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希望学校能为农户种植养殖提供相关技术指导,推动乡村农业生产,指导老师表示将尽快组织相关专家与农户进行对接。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乡村振兴驿站APP的使用情况,通过该APP农户可直接向专家教授进行提问,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同村委进行农业交流
在曲阜市时庄街道霍家村,通过和村委书记郭文生的交流,了解到该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部分村民从事饮食服务业、个体工商业。针对实际需求,老师们与实践团成员与村委成员总结梳理了村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图为校地共建乡村振兴驿站挂牌仪式
2025年8月,为巩固乡村振兴驿站建设成果,解决村民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山东农业大学“新禾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时庄街道霍家村和前时村,开展农业交流服务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团队通过服务内容介绍、产品应用成果展示、技术讲解和实地调研交流,为当地村民带去现代农业科技支持,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部分村委、村民合影
在交流环节上,通过郭文生书记与孔凡亮会计的介绍,团队了解到自2020年村子里实行乡村建设以来,进行荷花池建设,利用村西15亩荒地,投资20余万元建设藕池2处,发展莲藕泥鳅套养项目,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乡村振兴建设。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姚锦乐就服务内容、农业技术推广和学校农业应用产品研发作了相关汇报,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
图为实践团成员作相关汇报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学生翟欣郅和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邵佳骐指导村民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三位实践团成员依次梳理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场的村民一致表示,希望学校能在农业种植技术方面提供指导,并对山东农业大学“三下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这让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农业实践中,大学生带来的技术正是他们需要的,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农业与科技相结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调查问卷填写
在时庄街道前时村,经村委负责人李海芳的介绍,团队拜访了村里的一位种植大户,种植户带实践团成员到玉米地里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据了解,村里面大部分村民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采用科学化管理模式,施用有机肥,不仅大大提高种植效率而且每年的小麦与玉米产量较为稳定。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田间与农户进行农业种植交流
此次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无数新农人用智慧与汗水写就的答卷。在未来,“新禾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将继续积极践行学以致用的理念,感受土地的温度,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来源: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