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石油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实地感悟石油精神,8月7日,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石韵遗珍实践队赴辽河油田辽一井,黄五井,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专题调研。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宁,科技处副处长张凌达带领实践队深入调研石油工业遗产。
在王宁的带领下,实践队深入调研了辽一井,黄五井石油工业遗产基地。通过实地讲解,实践队员系统了解辽河油田从1970年“南大荒”创业起步,到攻克稠油、高凝油、超稠油开发世界级难题的完整历程。讲解员周辉介绍,辽河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油品类型多样,老一辈石油人以“千把钥匙开千把锁”的恒心与毅力,实现连续千万吨规模稳产,铸就“世界稠油看中国,中国稠油看辽河”的行业标杆,凝练形成“开拓创新、油稠人不愁”的特种油精神,成为一代代石油人攻坚克难的信念灯塔。
在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张凌达通过历史文物、沙盘模型、多媒体展陈等形式,系统呈现了辽河油田从会战创业到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在科技厅,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辽河油田构建的SAGD、火驱、化学驱等五大核心技术体系,尤其是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使超稠油采收率提升至35%以上,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
本次调研以工业遗产为课堂,以精神传承为主线,不仅深化了师生对石油工业技术体系与文化内涵的双重认知,更让“开拓创新、勇于胜利”的辽河精神具象化,可触摸。实践队员把“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石油作风转化为专业报国的实际行动,为能源强国建设贡献青年力量。(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韵遗珍实践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