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二十年“两山”记忆何以传承?从乡村 “卖石头” 到社区 “传绿意”

二十年“两山”记忆何以传承?从乡村 “卖石头” 到社区 “传绿意”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传承与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此背景下,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二十年两山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于2025年7月7日至14日奔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瑶海区共13个社区开展“筑城乡生态之美”主题系列活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社区宣讲、城乡联动等形式,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称“两山”理念)在基层社区的广泛传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发芽。

三载三赴:探寻“两山”理念之源,汲取绿色发展智慧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备较为敦实的前期基础。三年来,为深入领会“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伟力,团队多次深入乡村一线,走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域内的多个调研位点探寻“两山”理念在安吉的实践历程和成功经验。

在追寻“两山”理念诞生地的征程中,团队来到安吉余村实地参观考察。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见证了曾经因过度开采矿产资源而满目疮痍的村庄,如何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美丽蝶变。

在余村千万工程纪念馆,团队成员小王凝视着村庄新旧对比图感慨道:“今年第三次来到余村,每次都能感受到新变化。从矿山关停到生态旅游兴起,这个村庄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绿色转型,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二十年的理论投入与实践结果证明,“两山”理念不仅为安吉带来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发展局面,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图为2023年团队首次奔赴安吉县开展调研。刘旭高供图。

走进社区:开展“两山”理念宣讲,点燃绿色发展热情

在前期准备工作日趋完善的基础上,7月7日起,团队成员们开始走入合肥市骆岗街道陆集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主题宣讲与科普小课堂。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设计分层教学内容,累计开展科普课堂13场,覆盖居民500余人次。

面向社区的孩子们,团队成员通过科学小实验、动画演示的形式,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可理解、可行动的生活智慧,帮助孩子们形成完整的认知闭环,让生态知识深植童心。

图为团队在淝河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科普课堂。刘旭高供图。

面向成年的社区居民,团队成员从其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采用“身边事+实用技能结合”形式,以社区花园改造、垃圾分类优化、阳台种菜等生活化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雨水收集、厨余堆肥、生态防治等实用环保技巧,避免单向灌输,倡导居民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技能。

在淝河镇党群服务中心的科普小课堂上,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兴奋地向团队成员表达自己对“两山”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原来保护环境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以后一定会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创意实践:以互动促环保,让理念入人心

面向社区家庭,团队成员精心策划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生态特色活动,通过室内“绿水青山粘土画”“微观生态瓶制作”“竹制笔筒DIY”的多元化创意手工实践,以及室外“旧物漂流”活动,让生态理念深入家庭,让“小家”带动“大家”,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团队策划的室内创意手工活动主要面向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小朋友,通过具象化的绘画和手工操作,将抽象的“两山”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与实物,让绿色生态理念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以孩子为核心的活动设计还能自然吸引到陪同的家长,形成“孩子学习+家长感知”的联动效应,让“两山”理念通过家庭场景进一步传播,扩大环保理念的辐射范围。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包河花园社区小朋友制作生态瓶。刘旭高供图。

团队在取得社区同意后,在人流量密集的社区文化广场等地设置临时的“旧物漂流站”,采用“以旧物换旧物”的模式,让居民切身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行动。同时,团队成员在居民挑选、交换旧物时,以“日常化聊天”的方式讲解“两山”理念,通过“旧物再利用能省钱、还能减少污染”等通俗易懂的表达,让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的居民都能理解“两山”理念的现实意义,助力生态理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进而转化为长期的环保行为。

图为团队在锦绣社区开展旧物漂流活动。刘旭高供图。

青矜之志,履践致远。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安吉实践为镜、以社区互动为桥,让更多人读懂了“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播下了人人参与、家家践行的绿色种子。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安吉调研和社区宣讲,我们切实体会到'两山'理念的实践价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此次实践活动并不是终点,团队将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持续关注“两山”理念实践成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通讯员 王一川 陈炫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42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