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扬州大学商学院“垛田青耘”实践团队探千垛菜花海,寻一份乡村振兴的“答卷”

夏日的千垛景区,金黄的油菜花海虽已落幕,但垛田水网间蕴含的乡村活力依然蓬勃。6月28日至30日,扬州大学商学院“垛田青耘”实践团队赴泰州兴化千垛景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农户、对话景区负责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千垛密码"。

(图为6月30日垛田青耘实践团队大合照。潘婧雯供图)

倾听乡音:感知景区发展的民生温度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走进东旺村农户家中,与村民促膝长谈,细致了解景区开发对生活的影响。"花期时开民宿、摆小摊,一个月能挣不少,可淡季一来就得外出打工或回田种地。"村民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旅游淡旺季带来的生计难题,也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当地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家认真记录村民对增加旅游项目、拓宽就业渠道的期盼,更直观地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图为6月29日,垛田青耘实践团队成员杨嘉璐和刘贤对当地民宿老板进行采访调研。陈梦微供图)

而在淡季的田间地头,队员们看到农户们忙碌耕作的身影。"景区火了,我们日子确实好过了,但就盼着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有钱赚。"一位正在劳作的大叔的话,成为团队思考如何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

(图为6月30日垛田青耘实践团队拍摄淡季农民在菜田耕作。杨嘉璐供图)

对话先锋:解码景区带动的振兴路径

6月30日上午景区负责人晏中和先生带领队员们走进千垛景区游览,详细介绍了千垛景区从传统农田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蜕变历程。"以前东旺村是出了名的穷村,现在八成以上农户盖起两层小楼,景区每年还为村民代缴医保、发放福利。"晏中和先生的介绍让队员们看到旅游产业对乡村发展的带动实效作用。

(图为6月30日垛田青耘实践团队跟着景区负责人晏中和先生走进千垛景区了解景区发展历史。杨嘉璐供图)

针对淡旺季等焦点问题,晏中和先生透露,政府与景区正积极谋划破局之策。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研发油菜新品种时,他当即表示:"欢迎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来此设立试验田,只要能帮村民增收,我们全力支持。"这番表态让队员们看到乡村对接智力资源的迫切与诚意,也看到了校地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道路。

(图为6月30日垛田青耘实践团队成员潘婧雯采访景区负责人晏中和先生。孙嘉欣供图)

青春担当:践行服务乡村的初心使命

"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团队负责人潘婧雯在总结会上感慨道。她表示,作为扬州大学学子,将发挥学科优势,联动校内农业、管理等专业力量,为千垛景区淡季运营、农旅融合等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队员们感受到了千垛景区这种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既能守护住绿水青山与垛田文化,又能让垛田变聚宝盆,绘就生态美、文化兴、百姓富的新图景。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扎根大地、服务基层的信念。未来,”垛田青耘”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千垛景区的发展,推动校地协同发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供稿人:潘婧雯    孙嘉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52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